【月考专栏】八年级语文上册一次月考知识点汇总!
October 9, 2020【月考专栏】七年级数学上册一次月考知识点汇总!
October 9, 2020
再有几天就要迎来新学期的第一次月考了,同学们是不是很希望自己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呢?林老师在此整理了一份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次月考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复习效率。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 = 3.6 km/h
6、平均速度: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求平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不是所有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态→液态: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液态→气态: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X 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 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3、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4、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5、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6、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7、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10、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11、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里的。
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2、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华形成的。
云: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
雨:云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
2、高压锅高压锅工作时,与外界相通的放气孔被安全阀封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仍留在锅内,使得水上方的气体压强增大。由于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升高,所以水到了100度仍不沸腾,温度继续升高,压强也继续增大。直到锅内气体压强能顶起安全阀,内部气体压强便可以维持在一定值,水也达到沸点,水温也就维持在某一值而不再升高。一般家用高压锅内部温度可达110-120度。
3、家用电冰箱内的制冷系统主要由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三部分组成。电冰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把气态制冷物质压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热液化,被液化的制冷物质通过节流阀进入冰箱内部的蒸发器,在蒸发器里迅速吸热汽化,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4、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火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氧气作为助燃剂。由于气体的体积较大,所以采用将氢气液化的方法减小燃料的体积。
飞船返回舱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控制内部的温度:一是吸热式防热,在返回舱的某些部位,采用导热性能好、熔点高和热容量大的金属吸热材料通过熔化过程来吸收大量的气动热量;二是辐射式防热,用具有辐射性能的钛合金及陶瓷等复合材料,将热量辐射散发出去;三是烧蚀防热,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温加热时表面部分材料熔化、蒸发、升华或分解汽化带走大量热量。

第1章 声现象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电磁波)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的声音靠音色)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3.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呐系统)。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5.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喃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不可测地月之间距离。

声明:本文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卷搞定》物理测评卷由学林试题研究院依据8-9年级学生现行教材(人教版、北师大版、苏科版)精编,内含一次月考、期中考试、二次月考、期末考试共八套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合理,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适合用作学生的阶段测评练考卷。(购买时请选择教材版本对应的试卷,认准正版)
订购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学林商城”!